10月29日,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號智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首日開盤漲74.23%,報33元/份。
九號智能是一家專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務類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公司產品主要包括智能電動平衡車、智能電動滑板車、智能兩輪電動車、智能服務機器人等。
九號智能也是繼華米、云米和石頭科技之后,小米生態鏈中第四家上市的公司。作為九號智能最大的客戶,小米創始人雷軍在微博發去祝賀。
2012年,高祿峰和北航校友王野聯合成立了鼎力聯合(九號機器人前身)。得到小米的扶持是其崛起的重要一步。
2014年10月,九號智能獲得小米、紅杉、華山、順為等資本共同注資8000余萬美元。次年3月,九號智能就收購了平衡車鼻祖Segway 的100%股權,從此在研發、制造和核心專利能力上勢如破竹。
當然,借助小米的品牌、渠道銷售能力,九號智能的產品訂單銷售在隨后幾年內實現高速提升。2017年至2019年,九號智能與小米集團發生的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10.19億元、24.34億元和2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73.76%、57.31%和52.33%。
小米生態鏈公司有著相似的劇本。
在九號智能前,小米投資、扶持下的華米、云米與石頭科技都已成功上市。“小米生態鏈公司”一直是這些公司頭頂的一個重要光環,借助小米的渠道與品牌,他們在市場上占據先發之勢,但是也都有著單一客戶依賴風險。
在九號智能招股書中提到,“公司與小米集團的合作以成本價采購/利潤分成模式為主,以供貨價直接采購的模式為輔?!比绱酥?,往往會導致低利潤率。
縱觀已上市這幾家小米生態鏈公司,近幾年在壯大自有品牌上都做出或多或少的努力。譬如云米科技推出了AMAZFIT自有品牌業務,并擴大其在海外的擴張。
而九號智能除了在海外銷售自主品牌外,也開始挖掘B端客戶,作為ODM廠商為Bird、Lime、Lyft、Uber等共享業務客戶或標致雪鐵龍、大眾等汽車主機廠供貨,這一業務在2018年營收占比達到22%。
從2019年起,小米就開始執行“All in AIOT”戰略,并宣布五年時間內將在此領域投入500億元。一年下來,根據國金證券數據,截至2019年底小米生態鏈參與企業超過290家,生態鏈企業提供了超過4000個SKU,品類涵蓋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智能出行等領域。
云米、華米乃至九號智能等都是小米在這一領域內投資或孵化出的頭部玩家,而小米手機則占據這些智能手環、智能家居的核心樞紐,也將成為第一硬件入口。
也不止于此“代工”的關系,通過生態鏈內公司的成長,小米不僅能夠拿到發展紅利,也順勢將捕手遍及多個生活消費場景,提前占位物聯網時代的前排。